教務處和人事處對學院目前教師隊伍的現狀進行綜合分析,并根據學院的辦學目標及定位,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加大了高級人才引進和評定力度,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建設的工作力度,促使我院師資隊伍結構向更趨合理、更高層次發展。
1、出臺制度,提高了青年教師的“雙師”素質
為了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水平,推進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接,我院修訂了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掛職鍛煉管理辦法(求[2014]191號文),一年內學院選派 20名教師到企業一線進行掛職鍛煉,提升了學院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
學院制定了《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雙師素質教師認定及管理辦法》,落實和提高相關待遇,鼓勵教師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提升自身職業素質,2015 年里,有 17 名中青年教師考取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同時培養和引進具有雙師素質教師 62 名。2015 我院的雙師素質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由2014 年的 35.04%提升到
63.64%。
2、通過內培外引,優化了我院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
(1)加強教師培訓工作
學院新建立了“學院—二級學院—教研室”三級培訓體系。三個層次的培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支撐。學院的培訓重點在職業教育理念、教學改革等方面,并逐步開發切合我院學情、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培訓項目,“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學院今年開展了“教授引領工程”,對全院中青年教師 “一對一、一幫一”,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教育理念、教學能力、實踐指導能力、職業素質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和考核。
(2)學院重視教師的職稱晉升工作,為教師的職稱晉升提供了多方面的培訓和有利條件。今年我院根據山東省人社廳和山東省教育廳聯合下發的魯人社字[2015]198 號通知精神,制定了《關于職稱評審的相關規定》求實[2015]119 號文,自行進行職稱評定,經過 1 個月的評審,最終聘請了 4名教授,11
名副教授,16 名講師,并特聘臺灣籍教授 1 名。
同時,學院重新修訂了《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選拔和培養暫行辦法》,根據職稱評定結果對個別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進行重新遴選和調整。為使專業帶頭人熟悉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動態,學院大力加強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培訓,在日常培訓進修、企業掛職鍛煉、國家培訓、國內訪學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保障。
(3)2015 年學院加大校外高級人才的引進力度,制定了《關于引進高級人才相關辦法》,評聘和引進高級職稱人才 46 名。
3、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作用
我院修訂了《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企業兼職教師聘用及管理辦法》,加大了聘請生產一線的能工巧匠及其他院校高級人才的力度,充實了兼職教師隊伍。加強對兼職教師的管理與培訓,邀請兼職教師參加教研活動,共同探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改革、在線精品課建設等教學工作,最大限度發揮兼職教師在教學方面的作用。
4、改革激勵機制,穩定和優化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的穩定和優化是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學院出臺了《關于穩定教師隊伍管理辦法》,采取如下措施,來穩定和優化教師隊伍:
(1)營造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的良好環境,選派老師參加國家培訓和去其它兄弟院校參觀學習。
(2)薪酬分配進一步向教師傾斜,向優秀教師和人才緊缺專業的教師傾斜。
(3)暢通職評渠道,激勵教師申報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
三、專業人才培養
(一)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提出了工學結合、“1113”(一專一企、一院一范、一生一社、一人三型)人才培養模式,各二級學院據此確定各自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如機電學院的數控技術專業確定的人才培養模式構架為“14423”(“1”代表一個專業方向;“4”代表:編程、加工、檢驗、裝配四個工作環節;“4”代表:懂工藝、能編程、會加工、懂質量四個核心能力;“2”代表:畢業證、技能證兩個證書;“3”代表:數控加工工藝員、生產管理人員、技術管理人員三大員培養目標。
(二)課程體系建設
根據“干什么學什么,用什么給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課程體系構建思路,按照行業崗位核心能力提煉核心課程及支撐課程,構建了課程體系。將
崗位核心能力分解落實到每一門課程上。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目標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課程考核和職業考核對接。做到使學生“學一門課程,長一點本事,會干一樣活”。
(三)校內外實踐教學
學院為了加強實踐實踐教學管理,修訂了《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校內實訓管理制度》
《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校外實習管理制度》 《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條例》 《關于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的暫行規定》等管理制度,對實習實訓指導教師的管理、實習實訓場所的使用、實踐教學的組織等作了詳細的規定。校內實習實訓基地配備專職管理人員,校外實習實訓環節安排輔導員全程監管,實習結束后,學院對學生實習實訓情況進行全面考核。
(四)校企合作
我院引進了青島大祤實業有限公司,與我院信息工程學院合作,共建電子商務實訓基地,捐助設備總值 47.6 萬元,并共同進行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標準制定等工作。此基地可一次性接受 100 名學生實習,并能完成電子商務學生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三階段的實習實訓教學任務,并為學生提供獎學金、勞動報酬和就業崗位。
四、學生發展
學院大力推行畢業證+職業技能證的“雙證書”教育,制定了《學生“雙證書”制度的實施辦法》,學院專門設立了職業技能中心,積極開展與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為學生提升職業能力提供了保證,確保學生畢業時取得雙證書。今年畢業生獲得“雙證書”的比例達到100%。雙證書教育的推行,增加了學生實踐的機會,增強了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工作,實行教學副院長統籌、就業中心主抓、二級學院院長助理負責、全員參與的就業服務體系。學院重視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服務,結合各專業學生特點,安排思想政治老師和輔導員,對學生的就業從職業規劃到面試、簽就業合同等進行全程化指導。2016 年學院組織了春季和秋季兩場校園招聘會,開展了 11 次專場招聘會,進行學生簡歷展評等多種形式的就業指導、服務活動。畢業生跟蹤調查顯示,我院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動手能
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強,真正掌握了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所需基本技能。95%的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評價為良好以上。2015 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8.97%,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在省內同等院校中名列前茅。
五、社會服務能力
學院設置了高等高職教育專業50個,五年一貫專業2個,并且今年還申請了中專專業3個。
學院重視社會服務工作,發揮資源優勢,不斷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學院鼓勵專業教師深入合作企業一線參加生產、實踐和提供技術服務,并積極開展各種短期職業技能培訓。2015 年學院為青島監獄、青島北墅監獄兩年內將刑滿釋放人員進行了為期 4 期的電工維修技術、服裝制作技術、推拿按摩技術的培訓共培訓 500余人,職業技能鑒定合格率達到96 %以上,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六、存在的不足及提升措施
經過學院對社會服務能力的自查情況,我院在社會服務能力工作的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學院的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為了各項工作地不斷提升和改進,我們將在以下方面繼續努力:
(一)學校的教學儀器設備要進一步加大投入,進行更新。信息化教學條件進一步改善。
(二)校內實訓中心(室)需加大投入,校企合作的體制與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學院將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校內實訓中心(室)的投入,進一步改善教學實訓條件。同時,學院將按照與企業“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思路,逐步形成“校企一體、互通互融”的緊密型校企合作機制。
(三)師資隊伍整體水平與綜合發展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學院將實施教師綜合發展能力建設工程,通過各種措施提升教師的教改教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科研能力等綜合發展能力。
(四)專業布局和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加快市場調研,結合青島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加大資金投入,優化專業結構,建設重點特色專業,拓展專業方向,提高專業與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緊密度。
(五)在學生發展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學習,提高學生的就業率。